(本文作者為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林宗慶 )

一名中年婦女走進診間,一坐下來就皺著眉頭說:「醫師,我的手腕、手肘跟肩膀都好痛啊!前兩天我光是個洗杯子,就差點把杯子打破了,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幫我呢?」經過仔細檢查,發現造成她不舒服的原因包括媽媽手、網球肘及肩頸肌筋膜炎。其實這些都是職業婦女或家庭主婦很常見的上肢痠痛原因。

媽媽手

又稱為「狄奎凡氏症」(De Quervain’s disease),正式醫學名稱為「橈骨莖突狹窄性肌腱滑膜囊炎(radial styloid stenosing tenosynovitis / de Quervain’s tenosynovitis),是指手腕近大拇指基部的疼痛。

發生原因為位於手背橈側(拇指側)的支持帶出現增厚,壓迫到其下方的伸拇短肌(extensor pollicis brevis)及外展拇長肌(abductor pollicis longus)的肌腱和滑膜,引起管道的狹窄、管道兩端的肌腱及滑膜發炎腫脹,嚴重時,會使肌腱的滑動受限或造成沾黏。

主要症狀是大拇指靠近手腕處出現持續疼痛及腫脹,甚至無法使力。一旦發生沾黏,會出現緊繃的感覺,大拇指活動時會有「被拉住」及疼痛感,嚴重的話可能觸摸到凸起的腫塊。

患者多為中年或生產過後的女性,大多與日常生活中不正確用力或反覆用力過度有關,如洗衣服、扭毛巾等。不過,媽媽手並非「媽媽的專利」,工作中需要長時間重覆使用拇指施力者,如長時間打字的上班族、單手端拿沉重餐盤的服務員、常使用手機的「拇指族」,都屬於高危險群。

網球肘(Tennis Elbow)

又稱為「肱骨外上髁炎」(lateral epicondylitis),主要是因為前臂肌群(橈側伸腕肌群)施力不當或過度使用,造成該處肌腱與骨頭交接處(即手肘外側)反覆拉扯受傷,進而導致發炎的現象。

症狀是手肘外側有壓痛感,嚴重的話痛感會擴散,並往前臂方向漫延;最常見的問題是握力明顯變差,甚至在拿取生活用品、轉門把時變得有困難。

常見於網球愛好者,因此被稱為「網球肘」。但是一般人也要注意,日常生活中使用電腦鍵盤、抓握滑鼠時間過長,以及常提重物、手腕用力扭轉、拿鍋鏟炒菜、洗刷餐具、反覆擰乾毛巾等動作,同樣會引發網球肘。 

(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)

肌筋膜疼痛症候群(myofascial pain syndrome)

不是一種特定疾病的名稱,指的是人體肌肉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下所出現症狀的總稱。肌肉長期在緊張狀態下會妨礙血液流通,無法有效把體內代謝產生的廢物(如乳酸)帶走,積存在該處而引起痠痛感,所以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是導致肩頸痠痛的常見原因之一。

主要特徵有:疼痛位置很多,有時還會跑來跑去;頸部及肩膀肌肉摸起來硬硬的,如繩索般僵硬;有明顯的壓痛點,用手指觸壓痛點會引發局部,甚至擴散至遠處的疼痛;用力按壓痛點時,甚至會有彈跳感。

(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)

如果您有以上3種常見的問題,建議的處理方式:

1.讓患部多休息,避免會引起疼痛的動作。

2.盡快尋求專科醫師診療,並接受復健及物理治療。

3.藥物治療:止痛藥、口服抗發炎藥物或肌肉鬆弛劑,切勿自行服用成藥。

4.使用副木固定:強迫休息4~6周,穿戴1~2小時,休息1小時後再穿戴,嚴重者睡覺需戴著副木,讓肌腱得到適當休息。

5.局部注射:症狀嚴重者,可考慮局部注射少量類固醇,降低發炎;若超過3個月依然無法改善,或是症狀時好時壞,建議考慮增生注射治療。

6.清潔打掃或工作時,使用合適的護具 。

來源連結:https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blog/blogTopic.action?nid=3161

Leave a Comment

READ:(